最近幾年,對于世界和中國來說,都可謂多事之秋。新冠疫情肆虐,俄烏沖突,中美貿易戰,加上周期性的經濟下滑導致的各種裁員潮,搞得很多人都人心惶惶,尤其在行業走下坡路的人群中間,人們更是擔心自己的飯碗。作為小鎮做題家的自己,僥幸來到帝都工作生活,也被時代的浪潮推著前行,在時代浪潮的裹挾下尋找著自己的發展機會。
本人是從一個十三線小城市,考入top2學校之一的。高考的時候,國家工程建設方興未艾,土木工程行業當時還是人們眼中的香餑餑,自己是在對社會幾乎毫不了解的情況下,隨著社會熱潮報考了top2大學之一的土木工程專業,并且在錦鯉加持下考上了所選的專業,這在當時的城市一時風光無二。大學期間,面對的是全國各地最頂尖的一批同學的存在,靠著一股韌勁度過了大學四年。工作還是讀研,這是個問題。當時做了兩手準備,一方面準備了國家公務員考試,一方面去中科院做了面試。后來的結果是國家公務員也面試通過了,研究生也面試通過了。這時候,土木工程行業的就業行情已經開始在走下坡路了,又考慮未來長遠的發展,權衡利弊之后,選擇了讀研。
讀研初衷是本著在土木工程建設領域有所作為的,進了課題組,慢慢才發現要做的其實未必是自己想做的方向。導師在讀博期間寫了一個滲流和應力計算的有限元軟件,課題組內接課題做項目都是用這個Dos界面的程序來完成。由于軟件的輸入文件一直是讀取txt文檔,操作起來很不方便,導師就希望我能把這個軟件的輸入參數改裝成UI界面,同時增加輸出參數的后處理程度,作為學生的自己選擇權不大(因為要畢業),就只能硬著頭皮上了,自學加請教同學和朋友,終于把導師交待的任務完成了,順利畢業了。找哪方面的工作,這又是個問題。結合自己的土木工程的行業背景和軟件研發的知識水平,找到國內結構領域最早做數字化轉型的公司: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的PKPM。剛到單位的時候,也正好遇到了國家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這就需要有相應的軟件支持,有幸參加了建研院的十四五課題“基于BIM的裝配式設計軟件”的研發工作,當時整個團隊攤子鋪的很大,有交叉學科背景的研發人員又不是很多,當時裝配式項目組也只有2-3個人左右,自己剛剛畢業,滿腔熱血要做出點成績,一門心思撲在了裝配式設計軟件的研發上面,項目組負責人水平很高,在他的帶領下,軟件迭代速度很快,自己的成長也非???。一年半的連軸轉,軟件做了起來,趕上了國家裝配式建筑的推廣大潮,軟件銷路很好,是公司歷史上初上市賣的第二好的產品。在這個過程中,自己開發水平得到了極大的鍛煉,也在做事過程中逐步認識了社會的方方面面,也慢慢認識到做哪一行,做進去了,做深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都可以有所得。世界兜兜轉轉,當踏出第一步時,隨后很多事都不會按自己的預期發展。但只要不忘初心,想要的那個目標,最終會換個方式實現。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本來作為項目元老的自己,能夠在公司有一席之地,就在關鍵的時候,空降來一位同校的博士師兄,各方面(能力、人品)都很優秀,自己也由于種種原因錯失了提拔發展機會(非職場的爾虞我詐)。時不我待,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機會,自己來到了另外一個國字頭企業新成立的研究院,繼續從事建筑工業化和建筑數字化相關的研發工作。彼時中美貿易戰正打得如火如荼,中國科技在各個層面被制裁、被卡脖子,因此國家開始更加重視科技研發。近一兩年,國家推出了一系列的數字化轉型的政策文件,十四五規劃也把數字化、智能化、新型建筑工業化等提上了國家戰略層面,社會上區塊鏈,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元宇宙,腦機接口等概念也是層出不窮。自己所在的研究院也成立了相應的裝配式和智慧城市研發中心,在國家政策的加持下自己所做的事情(建筑工業化和數字化及其交叉行業),也算順應時代潮流,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目前所處的階段還是自己職業生涯的前期,以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自己希望在建筑領域和數字化領域交叉學科中不斷探索,謀求發展的同時,希望可以為社會、國家做出一點貢獻,也希望能在自己百年之后還有一些思想或物質的東西留下來。
說是數字化轉型之路,再回首看,發現其實很多時候,運氣占了一部分,另一部分是被社會浪潮裹挾這前進。自己選擇讀碩士,做老師的數字化項目,很多時候其實是身不由己(要畢業),這就導致了找工作偏向于土木和信息化交叉行業,第一份工作又導致了后續的一份工作很大程度還是土木和數字化交叉的學科,而國家發展的階段和程度又影響了從事這行業的人的收入水平和社會地位。做為一個普通人,還是不要和時代過不去為好,歷史的潮流浩浩湯湯,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逆轉時代發展的方向,作為普通人,我們真的只能結合自己的專業和優勢順勢而為,努力拼搏,即使在一個走下坡路的行業,如果能做到前20%,在我們國家也能活得很好了。退一步講,一個人一輩子大概率是要干好幾份工作,絕大部分人都需要在職業生涯中不斷調整路線,但是要有堅韌的性格和剛毅卓絕的品行,隨著社會發展螺旋上升。社會發展太快,上一個周期的互聯網浪潮下,很多人賺的盆滿缽滿,浪潮結束,面臨降薪裁員,也只能去尋找下一波紅利,沒有永遠的紅利,個人認為盡量不要焦慮,順應趨勢享受其中,把工作做好,為社會做點事,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把家庭責任承擔起來,獨善其身之后,再能為社會做點貢獻,就很不容易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只要持續不斷的努力,盡力做到順勢而為,同時最好能結合時代發展的背景去奮斗,將眼光放得長遠一點,相信每個人都能有美好的未來。
2022.10.20
永恒飛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