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9f4zd"><ol id="9f4zd"></ol></i>

<span id="9f4zd"></span>

<button id="9f4zd"><acronym id="9f4zd"></acronym></button>
        1. <tbody id="9f4zd"></tbody>

            • 歡迎進入材料科學世界,一起探索材料奧秘
            • 收藏本站,獲取最新材料前沿資訊

            清明緬懷:2017年去世的兩位材料大師!

            學術交流 mse_material 7873閱讀 掃描二維碼

            2017年,馬氏體大師徐祖耀院士、貝氏體大師柯俊院士與世長辭。2018年清明之際我們悼念緬懷,他們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材料人不斷前行!

            1 徐祖耀

            我國馬氏體相變研究奠基人之一,著名的材料科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一級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原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主任徐祖耀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17年3月7日17時30分在寧波市第一醫院逝世,享年95歲。

            徐祖耀,材料科學家。1921年3月21日生于浙江寧波。1942年畢業于國立云南大學礦冶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在馬氏體相變、貝氏體相變、形狀記憶材料及材料熱力學諸領域研究獲豐碩成果。揭示了無擴散的馬氏體相變中存在間隙原子的擴散,由此重新定義了馬氏體相變、修正了經典動力學方程成功地由熱力學計算鐵基。銅基合金和含Zr02陶瓷的馬氏體相變開始溫度(Ms)運用群論分析馬氏體相變晶體學創建了銅基合金貝氏體相變熱力學,論證了貝氏體相變的擴散機制并發現Zr02-Ce02中的貝氏體相變。建立形狀記憶合金的物理-數學模型,發展了形狀記憶材料,優化了一些實用材料的相圖,推出Cu-Zn相圖熱力學,以及雜質元素在鋼中分布熱力學等。

            1938年10月-1942年7月在國立云南大學礦冶系畢業,獲工學士學位。曾任唐山交通大學(現西南交通大學)、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冶金系、材料系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并且擔任南京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六校名譽教授。

            對材料相變研究頗見成效。率先在我國開展納米材料相變的研究,是我國研究開發形狀記憶材料(Ni-Ti基, Ni-Al基,銅基,Fe-Mn-Si基合金及ZrO2基陶瓷)的先驅者,也是材料熱力學研究和教材建設的倡導人和執行者。其著作《金屬學原理》培育了建國后第一代材料工作者;《馬氏體相變與馬氏體》、《材料熱力學》、《材料科學導論》和《相變原理》等著作培養了我國幾代材料科學家。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二等獎。

            曾任馬氏體相變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貝氏體相變委員會委員,1999年起任名譽委員。任國際學報《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原Metallography)國際顧問編委,日本鋼鐵學會會刊國際版《ISIJ International》顧問編委。

            徐祖耀一生治學嚴謹、孜孜不倦,是精勤不倦懷大愛的榜樣,是淡泊名利求報國之典范。他不僅傳授給學生治學之道,更以身作則授之以為人之道;慧眼識才,發掘和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我國材料學發展的領軍人才。

            徐祖耀院士的曾祖父是清末江南提督,家世曾經顯赫一時。徐祖耀親眼目睹了近代中國的積貧積弱,于是自青年時代就立下了“冶金強國”的志愿。此后的70多年間,他潛心于材料科學的研究與教學,成果迭出,著作等身。

            生活節儉“粗茶淡飯” 起居室不足十平米

            徐祖耀老人的居所,是一個院中小院,小院內僅有大約70平米左右的兩層小樓。從院內小路至一樓有5個臺階,從一樓至二樓有24個臺階,每天上下這29級臺階,對于出行需要借助輪椅的徐祖耀來說,是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徐祖耀院士的家

            他的起居室在二樓,是一間不足10平米的小房間。室內陳設很普通,找不著一件像樣的家具或物件。徐祖耀從不舍得為自己多花一分錢,他的日常生活也特別簡單,一日三餐以素食為主,從不吃零食和補品。就是在這種“粗茶淡飯”式的生活中,徐祖耀老人專注地進行著他的學術研究,出版了多本科學專著,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矚目的科研成果。

            時刻牽掛著“別人” 捐資數百萬元扶困濟貧

            徐祖耀如此省吃儉用地生活卻時刻牽掛著“別人”,牽掛著其他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好不好,都有些什么難處。2011年3月,徐祖耀捐款100萬元設立“徐祖耀基金”,主要用于資助優秀青年教師的科研項目和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2014年5月,他捐款50萬元,在上海市閔行區慈善基金分會設立“徐祖耀慈善愛心專項基金”。同年10月,他又捐款增資50萬元,對失獨或子女殘疾的老年人進行專項補貼。2015年,“徐祖耀慈善愛心專項基金”共幫助了311戶困難老人,其中失獨老人174戶,子女傷殘老人137戶。2016年4月,徐祖耀再次捐款100萬元,設立了“托起夕陽”和“呵護花朵”兩個專項基金,用以資助患重大疾病的老人和孩子。

            對于徐祖耀來說,慈善是他一天都不能丟的事業。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徐祖耀只要看到有學生遇到困難,都會熱心幫助。2016年,徐祖耀因敗血癥送醫搶救,就醫期間不能開口說話,也提不起筆寫字,然而病重的他依然沒有放下對慈善事業的關注。一次,有一筆100萬的捐款需要他本人簽字,徐祖耀硬是委托他的學生輾轉三次才將這筆錢捐出。這份大愛情懷,讓無數人為之動容。

            90歲三個愿望 無一是為了自己

            徐祖耀院士一生未婚,也無子女,他將教學科研、扶危濟困當做自己一生的事業。據他的學生們回憶,2010年5月,在給徐祖耀舉辦90歲生日慶典時,徐祖耀院士朗聲說,他有三個愿望:“第一,希望大家要做好人,做一個正直忠厚的人;第二,希望大家要做強人,要內心堅強,對工作負責;第三,現在中國是鋼鐵強國、水泥大國,希望在21世紀中國能成為工業強國?!?/p>

            2 柯俊

            下文節選自《柯俊傳》引言,作者徐匡迪院士

            2017年8月8日,著名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學教授、顧問、貝茵體先生柯俊與世長辭,享年100歲。

            柯俊先生(1917.6.23)是國際著名金屬物理學家、科學技術史學家和教育家,由于在奧氏體中溫轉變—貝氏體方面的學術成就,被國際同行稱為貝茵體先生(Mr.Bain)。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奮斗在冶金、材料科技界、教育界、工業界、考古界,情系礦冶,悉育桃李,成就了輝煌的鋼鐵人生。

            我與柯俊先生都是浙江人,先生來自黃巖,我來自崇德。我們之間的緣分始自1954年。那一年的秋天,憑著為祖國工業化奠定物質基礎的理想,我考入北京鋼鐵學院冶金系學習電冶金。來到學校不久,便見到了在校園內騎著一輛英國藍羚牌自行車的、風華正茂的柯俊先生,對這位留英歸來的著名教授同學們都充滿敬意。

            柯俊先生是一位堅定的愛國主義者。1935年“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爆發,先生作為天津學聯的骨干之一,高舉著“天津學生請愿團”的大旗,組織和領導了天津學生的“一二?一八”大示威。1937年7月天津淪陷后,先生流亡到武漢,在武漢大學完成最后一年的學業。大學畢業后,先生參加到抗日戰爭中,先是負責民營工業的搬遷工作,后赴越南、緬甸、印度組織抗戰物資的運輸。后來,先生懷著“科技報國”的理想赴英國留學,博士畢業后取得伯明翰大學的終身教職。

            新中國成立后,先生毅然決定回到祖國,并向挽留他的朋友說:“我來自東方,那里有成千上萬的人民在饑餓線上掙扎,一噸鋼在那里的作用,遠遠超過一噸鋼在英美的作用,盡管生活條件遠遠比不過英國和美國,但是物質生活并不是唯一的,更不是最重要的。”當得知了先生的這席話時,在校學習的我們都深受感動。這也更激勵和鞭策著我們刻苦學習、鋼鐵報國的決心?!拔母铩逼陂g,先生受到不公正待遇和殘酷批判,然而依然堅定對社會主義祖國、對黨的信仰,并在撥亂反正后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柯俊先生是一位具有戰略思想的科學家、教育家。早在英國學習和任教期間,先生就取得了杰出的學術成果?;貒?,他預測到金屬材料學與固體物理緊密結合的國際學術趨勢,和冶金工程日益需要物理化學的理論支持才能不斷創新,提出了工科大學要走理工結合的發展道路,并在母校創立了物理化學系,開創了新中國第一個金屬物理專業和冶金物理化學專業,培養理工結合的科技人才。在那段物質條件艱苦,政治運動頻繁的歲月里,先生以對科學事業的忘我追求,立足國情,瞄準國家戰略需求,開展了耐熱合金、永磁合金、半導體材料、超低碳貝茵體鋼等一系列戰略材料的研究,并非常注重解決工業生產、國防工業中的實際問題。

            “文革”后期,先生提出將研究冶金、材料的科技手段與考古工作緊密結合,開拓了冶金科技考古的學術方向,并在母校創設了科學技術史國家重點學科。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先生積極推動中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并在母校組建了被譽為“大材料”的教育改革試點班,為我國新世紀工程教育改革探索了寶貴經驗,產生重要影響。1996年先生在《鋼鐵發展與人類文明——駁鋼鐵工業是夕陽工業》一文中做出的許多預測,在今天已經或正在變成現實。

            柯俊先生學風嚴謹、淡泊名利、提攜后學,為廣大科技工作者做出了光輝榜樣。母校的師生們都知道,柯俊先生治學非常嚴謹。他曾給自己指導的博士生投棄權票。他與考古部門合作,如果考古報告不發表,他主持的相關鑒定報告就不發表。先生的嚴謹學風,使得他在學術界贏得廣泛尊重。正是以先生為代表的老一代鋼院人的嚴謹治學,奠定了母?!皩W風嚴謹、崇尚實踐”的優良傳統。對于名利,先生非常淡泊,他受邀到大學、企業、研究機構做報告,不講排場,甚至自付旅費,退郵酬金。每次見到先生,他都是異常忙碌,他常說:“知識分子從來都是二十四小時工作的”。先生關愛后學,為祖國培養青年學術人才不遺余力。他利用自己在國際學術界的人脈,不知推薦過多少學生、青年教師到國外著名大學、研究機構深造,他們中的一些人現已成長為院士、長江學者或優秀的科學家。

            我深深地感到,在柯俊先生的身上,集中體現了老一代科學家愛國主義的報國情懷、實事求是的治學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品格。祝愿尊敬的柯俊老師身體健康、生活幸福,祝愿親愛的母?!本┛萍即髮W與時俱進、再創輝煌!

            *以下節選自《中國材料名師簡介(二)》

            喜歡 (1)分享 (0)
            孟加拉国特黄一级A片视频
            <i id="9f4zd"><ol id="9f4zd"></ol></i>

            <span id="9f4zd"></span>

            <button id="9f4zd"><acronym id="9f4zd"></acronym></button>
                1. <tbody id="9f4zd"></t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