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與信息服務公司科睿唯安11月2日發布的《2017研究前沿》報告和《2017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顯示,在研究前沿熱度指數排名上,美國位居全球首位,中國第二。在10個大學科領域中,美國在八個領域排名第一,中國在兩個領域排名第一。
《2017研究前沿》報告基于科睿唯安的ESI數據庫中的9690個研究前沿,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10個大學科領域中,遴選出了排名最前的100個熱點前沿和43個新興前沿。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冷伏海說,在43個新興研究前沿中,臨床醫學、生物科學、化學與材料科學、物理學占據了39個,占比高達91%,“這反映出在上述學科,高影響力的論文被快速引用,印證了這些學科領域創新研發的快速發展勢頭”。
《2017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對20個國家研究前沿的熱度指數進行排名,結果為美國表現突出,位居全球首位;中國位居第二,與英國、德國同處第二梯級;法國、加拿大和日本等8個國家處于第三梯級;印度等8個國家處于第四梯級。
報告稱,在十大學科領域中,美國8個排名世界第一:農業、植物學和動物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地球科學,臨床醫學,生物科學,物理學,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經濟學、心理學及其他社會科學。而中國則在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數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領域排名世界第一。
報告從143個研究前沿中遴選、確定了中國表現卓越的25個研究前沿。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說,這25個研究前沿,一多半分布在化學、材料科學領域,數學、計算機科學和工程領域?!?5個中應用導向17個,科學導向8個??梢?,經濟社會重大問題催生的研究前沿占了多數。令人高興的是,中國產生了若干重大原創、獨創性成果,提出了若干新概念、新方向,如植物基因組編輯技術、華北克拉通、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四夸克粒子等?!?/p>
本文節選《2017研究前沿》中化學與材料科學2017研究前沿報告。
七、化學與材料科學
1.1 ?化學與材料科學 Top 10 熱點前沿發展態勢
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 Top10 熱點前沿主要分布在太陽能電池、有機合成、納米技術、超級電容器、自由基聚合、上轉換發光等領域。與 2013-2016 年相比, 2017 年 Top10 熱點前沿既有延續又有發展。
- 在太陽能電池領域,關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和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連年入選熱點前沿或新興前沿。在今年的 Top10 熱點前沿中,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延續了去年對非富勒烯受體(小分子和聚合物)的關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則側重空穴傳輸材料研究。
- 在有機合成領域,碳氫鍵的活化反應也是連年入選,往年側重在釕、銠等貴金屬的催化轉化,今年是非貴金屬鈷的催化轉化,另外今年還突出了間位碳氫鍵的活化。
- 在納米技術領域,不僅繼續有具體的前沿研究入選,而且首次出現宏觀的研究概念――納米組裝學。
- 在超級電容器領域,基于納米孔碳電極( 2014 年)、納米二氧化錳電極材料( 2016 年)的超級電容器曾經入選熱點前沿或新興前沿,今年入選的是基于 NiCo2S4 電極材料的超級電容器。
- 在自由基聚合領域,繼 2014 年入選新興前沿后,光引發的聚合反應今年成為熱點前沿。在上轉換發光領域,“三重態 – 三重態湮滅上轉換”入選熱點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