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國際海洋工程會議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cean Engineering
2019年11月4-6日? 中國·寧波東港喜來登酒店
4-6th November 2019? Sheraton Ningbo Hotel·China
一、論壇背景
為搭建國際交流平臺,促進海洋工程領域的學術交流、科技創新以及成果轉化,推動我國海洋產業的全面發展,由寧波大學、上海市船舶與海洋工程學會主辦,浙江大學建工學院、寧波歐佩亞海洋工程裝備有限公司協辦,寧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六屆國際海洋工程會議”,將于2019年11月4-6日在港口城市寧波舉辦。
本屆會議將重點關注海洋高端裝備、海洋新材料及智慧海洋等領域,并邀請國內外相關專家學者及企業,共同就海洋工程方向的研究熱點及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交流,共同探討海洋工程產業鏈上下游融合的新方向。
二、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寧波大學、上海市船舶與海洋工程學會
協辦單位:浙江大學建工學院、寧波歐佩亞海洋工程裝備有限公司
承辦單位:寧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NACE上海分會
戰略合作媒體:DT新材料、船舶與海洋工程、海工人、中國網、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人、智匯海洋、防腐蝕工程網、航運在線、中國海洋網、東方風力發電網、跨海油龍
大會主席:白勇,挪威技術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教授
Torgeir Moan,寧波大學教授、船舶與海洋裝備研究院院長
三、會議日程
日期 | 時間 | 活動安排 |
11月4日 | 09:00-20:00 | 注冊報道 |
11月5日 | 09:00-12:00 | 開幕式+主題報告 |
12:00-14:00 | 午餐+休息 | |
14:00-17:00 | 分論壇報告 | |
17:30-20:00 | 歡迎晚宴 | |
11月6日 | 09:00-12:00 | 分論壇報告 |
10:15-10:45 | 茶歇 | |
10:45-12:00 | 分論壇報告 | |
12:00-14:00 | 自助午餐+休息 | |
14:00-17:00 | 分論壇報告 | |
17:30-20:00 | 自助晚宴 | |
11月7日 | 全天 | 返程 |
多樣化的會議交流形式。多個平行分論壇、海報展示、海報評選、產品展示、論文集、照片直播、視頻錄制、抽獎活動、現場簽售會等。
四、議題
分論壇A:海洋高端裝備 |
議題
海上平臺(核能、鉆井、浮島、無人等); 海洋智能裝備(海上無人航行器、海洋動力定位系統等); 海洋偵測系統(海洋聲納、海色、慣性、紅外燈傳感器;海上雷達等) 更多議題開發中…… |
分論壇B:海洋新材料 |
議題
海洋管道; 極端環境(寒、熱、高鹽、濕等)下的新材料; 重防腐涂料等 更多議題開發中…… |
分論壇C:智慧海洋 |
議題
海洋防務; 海洋運輸; 海洋漁政; 海洋牧場等 更多議題開發中…… |
?
五、擬邀嘉賓
滕錦光,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校長長
繆昌文,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
Bernt Leira,挪威科技大學教授
Masahiko Fujikubo ,日本大阪大學教授
Pierre Pochard, DNV GL資深海上風電市場分析師
金偉良,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院長、浙江大學結構工程研究所所長
鄭彭軍,寧波大學海運學院院長
丁抗,中國科學院深??茖W與工程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王東曉,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院長、教授
王立忠,浙江大學海洋學院院長、教授
劉保華,自然資源部深?;毓芾碇行母敝魅?、研究員
孫清,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海洋處處長、研究員
李萬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水利科學與海洋工程處處長、研究員
連璉,上海交通大學海洋研究院副院長,IEEE 海洋工程學會(OES)上海分會主席
張宏軍,中國船舶工業系統工程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林明森,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副主任,中國海洋學會秘書長、研究員
段夢蘭,中國石油大學海洋工程研究院院長
朱凌,武漢理工大學交通學院院長
冷疏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海洋科學處處長、研究員
徐文,浙江大學海洋學院副院長、教授
戚東濤,中國石油集團石油管工程技術研究院非金屬與復合材料研究所所長
程夢鵬,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主任
白強,美國TECHNIP公司首席資深工程師
胡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研究所研究員
方勵,美國勞雷工業公司總裁
司馬燦,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研究員、集團首席專家
方志剛,海軍裝備研究院研究員
梁劍雄,鋼鐵研究總院結構材料研究所所長
朱雷,中國船級社資深葉片專家
李厚補,中國石油集團石油管工程技術研究院非金屬與復合材料研究所副所長
- 論文及學術海報征集
本次活動征收相關議題論文,會議論文通過評審后擇優推薦china ocean engineering期刊發表。
本次活動征收學術海報,并將在大會期間進行優秀海報展示及評選。
論文/學術海報投稿截止日期:2019年10月13日。
論文/學術海報摘要格式:見附件1
論文/學術海報投遞郵箱:chenyan@polydt.com
附 1:摘要格式
論文題目(黑體 4 號)
作者(楷體小 4 號)
單位(等線 5 號)
*通訊作者郵箱(Times New Roman,小 5 號)
摘要正文(等線 5 號,1.25 倍行距)
【圖 1】
圖 1,(等線,小 5 號)
參考文獻:
[1] H. Li, Q. Y. Zhang, B. H. Ma,et al., Nano Energy, 2018, 29: 47-55
?
七、附錄:部分確認嘉賓簡介
白勇
挪威技術科學院院士 寧波歐佩亞海洋工程裝備有限公司總裁 第六屆國際海洋工程會議大會主席 |
||
曾先后在挪威船級社、美國船級社、挪威JP KENNY 公司、美國殼牌石油公司和美國MCS公司從事工程管理工作,擁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和經營管理能力,在海洋工程行業領域從事研發工作20余年。主持了數十個大型船舶結構、海底管線/立管、海洋平臺結構設計、分析與風險評估項目,提出了深水海底管道的抗屈曲和極限承載能力設計理論,改進了海底管道所采用的設計方法,分析手段和設計許容標準等,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在工程實踐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行業內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發表論文200余篇,英文學術專著9本,中文合著8本,曾在挪威斯塔萬格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浙江大學,南方科技大學任教授,指導的碩士生50余人,博士近20人。 |
||
Torgeir Moan
挪威皇家科學院院士 寧波大學教授 寧波大學船舶與海洋裝備研究院院長 第六屆國際海洋工程會議大會主席 |
||
1968年獲得挪威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專業碩士,1975年挪威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博士,現任職于挪威科技大學海洋技術系,是全球海洋工程界的頂級學者。被選為挪威皇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挪威皇家科學與文學院院士、美國土木工程學會終身會員、國際橋梁及結構工程師協會終身會員、美國機械工程學會終身會員,同時是阿爾托大學榮譽博士。曾擔任挪威科技大學(NTNU)董事會成員,海洋技術部主任,以及挪威CeSOS卓越中心主任。曾任Alexander L. Kielland事故和其他事故調查的皇家調查委員會以及海上結構(ISO)、風力渦輪機(IEC)和浮橋(NPRA)等標準化組織的委員。曾任麻省理工大學客座教授、加州伯克利大學客座教授、首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暨吉寶海事教授、浙江大學客座教授、大連理工大學學術大師、并在上海交通大學和清華大學深圳校區擔任名譽學術職位。自2002年以來,他一直是挪威議會和科學的代表理事會成員。 他曾在許多國家評估過研究團體以及研究項目,其中包括歐洲研究委員會的高級研究項目。 他擔任多個大學,研究機構和行業公司的顧問,負責有關海洋技術和監管問題的研究。他一直努力著在海洋工程技術的基礎和應用研究領域起到的主導作用,并致力于許多研究、應用于工業的高技術開發、個人研究成果的展示以及為學生和企業提供指導和建議。
因為Moan教授在海洋結構物設計、風險與可靠性、隨機動力學與疲勞、海洋可再生能源技術,船舶油氣平臺,浮橋以及海上風力渦輪機和波浪能轉換器創新概念的工程設計和分析等研究卓越貢獻,他獲得了多項國際獎項,其中包括麻省理工學院的第一屆Bruce Wallace獎、挪威國家石油研究獎、ASME的James W. Rice獎、休斯敦海洋能源中心名人堂獎、SNAME的Davidson獎牌、巴西SOBENA獎、 ISOPE獎、(The first recipient of) Petroleum Safety Authority Award、石油安全管理局獎以及多個最佳論文獎等諸多榮譽。 自2001年以來,Moan教授擔任著名期刊Journal of Marine Structures主編以及多個國際期刊編委Moan教授。曾在35個國際會議或研討會擔任主席或組委,在40個國際大會上受邀作主題演講,發表了約700余篇學術論文、出版了19本專著與合著,撰寫了題為“海洋結構的隨機動態分析”的書。Moan教授領導了70多項海洋工程重大項目,為全球客戶解決了許多科研界和工業界的實際問題,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他指導了400多名準畢業生的碩士畢業論文和80多名準畢業生的博士畢業論文。Moan教授于80年代初即友好訪問中國,已培養了70余名博士生,其中逾1/4來自中國大陸。 |
||
Preben Terndrup Pedersen
丹麥技術科學學院院士 挪威技術科學院外籍院士 挪威科學和文學院外籍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著名的船舶及海洋工程專家,在水動力載荷、船舶及海洋工程結構強度、船舶碰撞與觸礁、大型海洋工程和大型橋梁工程的風險分析與評估技術前沿做了一系列的創造性研究工作,是世界上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最有影響的學者之一。
2006年被授予美國造船工程師學會著名的戴維森勛章(Davidson Medal),成為近50年來獲此殊榮的第三個非美國公民。他還被授予丹麥技術大學技術科學成果獎亞歷山大福斯(Alexander Foss)金獎,被挪威科技大學授予榮譽博士,還獲得了歐洲航海技術協會聯合會(CEMT)2010年度的造船重大貢獻獎。 為表彰他對海事工業的創新發展和貢獻,丹麥經濟部長授予他丹麥海事獎,2010年在迪拜(Dubai)獲得了海事學術終身成就獎。他現任丹麥政府風險管理顧問、北約和平計劃科學指導組成員、丹麥議會獨立研究委員會副主席;是美、瑞、挪、英等國大學院系評估委員會的成員或主席。 彼德森教授在國際學術活動中一直非?;钴S。30多年來發起組織和積極參與國際船舶與海洋工程界的重要的學術組織和學術會議,對推動國際學術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享有很高的聲譽。 |
||
Ove Tobias Gudmestad
挪威技術科學院院士 挪威斯塔萬格大學教授 石油行業高級執行官 土木工程專業教育家 挪威社會物理學家 |
||
擁有豐富的科研經歷和海洋工程實踐經驗,1971年獲挪威卑爾根大學應用數學和物理學學士學位,1973年獲挪威特羅姆瑟大學應用數學碩士學位,1985年獲挪威卑爾根大學應用數學博士學位,2008年被授予俄羅斯莫曼斯克國立技術大學榮譽博士,2009年被授予俄羅斯莫斯科 古布金俄羅斯國立石油和天然氣大學榮譽博士,33年來長期擔任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海洋和極地技術部門的顧問及挪威國家石油海德羅公司極地技術部門的高級顧問,負責現場海洋工程現場開發工程和研究工作。1994年至今一直在挪威斯塔萬格大學任海洋技術專業教授,期間先后到挪威科技大學、挪威特羅姆瑟大學等世界知名高校擔任客座教授,發表論著13本,各類論文近400篇,被邀請做重點學術演講116次,取得了挪威及美國等國家專利44項,指導碩士生200余位,博士生30余位。
Gudmestad 教授擅長于海洋技術、海洋作業、極地海洋工程和海上作業風險分析等方面的研究。鑒于Gudmestad教授在極地海洋工程和海上作業風險分析方面的貢獻,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他一直被認定為Petrad計劃的重要貢獻者。自1994年在挪威斯塔萬格大學海洋技術專業任教開始,一直努力著在海洋技術和極地海洋工程的基礎研究領域起到一定的主導作用,并致力于許多研究、應用于工業的高技術開發、個人研究成果的展示以及為學生和企業提供指導和建議。 作為海洋技術、海洋作業和極地海洋工程和海上作業風險分析研究的前沿,多年來,因Gudmestad 教授卓越的貢獻,獲得了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著名的威塞克斯研究所頒發的杰出科學家獎牌,美國休斯敦海洋能源中心HSE領域“技術先鋒”稱號以及俄羅斯石油工業的最高獎——古布金獎,指導的學生多次獲得OMAE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同時,Gudmestad教授還是英國皇家造船工程師協會會員、挪威國家地震網主席、挪威ISO極地作業標準委員會成員、俄羅斯自然科學院成員、俄羅斯技術科學院成員、美國艦船工程師協會會員、挪威特學工程師協會會員。 |
||
王立平
第六屆國際海洋工程會議材料技術與管道分論壇主席 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博士生導師 中科院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 |
||
2013年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5年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計劃和中科院卓越青年科學家培養計劃、2017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
一直從事特殊環境下材料多因素損傷、表面多途徑延壽設計的理論與工程應用研究,研制的系列功能防護涂層首次應用于航天渦輪動力系統、沖壓發動機、超音速飛行器及高溫氣冷堆等極端環境下的關重件,成功解決了核心件的防護與強化一體化重大技術難題。設計發展的系列海洋重防腐涂料、海洋耐磨蝕涂層等在海洋工程、臨海航天裝備領域獲得成功應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8件,其中已授權30件。發表SCI論文148篇,SCI他人引用2800余次。研究成果獲2016 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排名第1)、2017年度 “全國創新爭先獎”、 2017年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杰出青年學術獎、2017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青年科技成就獎和2012年度摩擦學分會摩擦學青年學者獎。 |
||
金安君
寧波大學海運學院 教授 |
||
金安君教授現在供職于寧波大學海運學院,系國家特聘專家。他獲得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 并在多所著名高校機構任職研究員博士后有深入訓練。其工作受到諾貝爾獎獲得者的關注和好評。他是資深的高科技研究員和國際500強公司的首席科學家,在硅谷的著名高科技公司及航天航空署從事前沿領域研發。他獲得多項國內外重大獎勵,2017年10月曾于瑞典斯德哥爾摩榮獲國際先進材料協會頒發的優秀科學家獎。其工作包括SCIENCE等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70余篇,被諾獎教授邀請發表專著。 | ||
孫威
中石油海洋公司鉆井事業部國際合作項目協調 兼高級培訓專家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繼續教育學院兼職教授 |
||
主要負責為相關石油企業提供國際業務咨詢和相關培訓,并協助聯盟和相關協會為企業開發國際市場提供相應咨詢,為企業提供國際規范等方面的咨詢和培訓服務。涉及領域包括石油、石化、化工和機械制造等領域。
在陸地和海上鉆采領域有20多年的工作經歷,曾經參加過中石油首個陸地和海上的國際合作項目并擔任管理工作,擁有豐富的現場管理經驗。也曾參與公司與阿納達科、哈斯基等項目的談判和運作。同時孫先生也擔任公司的培訓師,為公司培養了眾多的海外技術和管理人才。也多次為海外石油公司培訓班擔任授課工作,包括:伊拉克石油公司專家、乍得石油公司、斯倫貝謝長河公司、天津光電集團、山東諾爾化工集團、渤海鉆探培訓中心國際井控、中國石油大學等。同時,也多次受邀在大型會議上大人演講嘉賓。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企業文化、安全、項目管理等和國際業務相關的培訓。 |
||
常雪婷
上海海事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
||
長期從事超低溫船舶材料和新型海洋環保材料的研究。近五年承擔和參與各類項目十余項,其中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國家科技部首批“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海市教委晨光計劃項目等科研項目8項;作為骨干成員參與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海洋工程裝備材料腐蝕與防護關鍵技術基礎研究”和國家海洋局重大公益性項目“深海石油鉆采鉆鋌無磁鋼國產化及防護技術”;并承擔了國家鋼鐵研究總院委托的橫向開發項目等,個人科研經費近千萬元。
在國內較早開展了氧化鎢基納米材料的海洋環保應用研究工作,關于其在海洋微生物附著腐蝕防護、光催化、深海傳感、電致變色、海洋油污防治等方面的應用均開展了系統的研究,目前已發表SCI檢索論文40余篇;合作發表著作3部,其參與撰寫的《海洋材料的微生物附著腐蝕》獲得“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科研成果獲國家海洋局海洋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獲得上海市教委“晨光學者”及上海市浦東新區“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
||
八、會議注冊信息
會議注冊費:
2019 年8月31日前預注冊的參會人員可享受優惠注冊費:正式代表¥2500/人,學生代表1200/人;
8月31日后注冊或現場注冊人員收取正式費用:正式代表 ¥3000 元/人,學生代表1500 元/人。學生代表需憑有效學生證件。
會議贊助:
會議提供多種贊助方式,詳細方案請聯系會務組樓經理:15988715069
會議舉辦地:
寧波東港喜來登酒店(寧波市鄞州區彩虹北路50號)
會議聯系人:
樓雙君
電話:15988715069(微信同號)
郵箱:loushuangjun@polydt.com
第六屆國際海洋工程會議組委會